在杜江看来,消防队通信员是一个孤身犯险的岗位,在通信员进入火场之前,里面的情况是未知的,他面对的一切都是未知的风险。“通信员是消防队的眼睛、耳朵、嘴巴,同时他也是一个只身犯险的孤勇者”。
在4月28日上映的电影《惊天救援》中,演员杜江饰演一名消防员韩凯,在一次化工园区发生爆炸后,他作为消防救援站里的通信员,第一时间奔赴重灾区,及时将第一现场的情况传到了后方指挥部。
(资料图)
《惊天救援》杜江版海报。
在杜江看来,通信员是消防队的眼睛、耳朵、嘴巴,同时也是一个只身犯险的孤勇者。拍戏时,演员们身着40斤左右的消防服等装备,对体力是不小的挑战,但杜江觉得,与真实的消防员比,这些都不值一提。
这是杜江继2019年的《烈火英雄》之后第二次饰演消防员,这次他收获了更深的感动。因为之前一提到消防员,老百姓心目中都是一个完美的平凡英雄形象,大家也都永远期盼着他们一定会战胜灾难,英雄一定会凯旋。但这次杜江通过韩凯这个角色的命运,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,英雄不一定会凯旋,他们也会面临流血牺牲,不能和自己的家人团聚。
消防训练一个月“强度大”
电影《惊天救援》开机前,针对消防员的日常工作,演员们进行了一个月的封闭训练。杜江回忆,训练项目主要有快速穿脱消防服、水枪水带的使用、连接高空的锁降、载人救援,还有一些消防设备的使用等。
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之后,杜江自认算是一个合格的、半职业的消防员。他快速穿消防服的最好成绩是20多秒,真正的消防员从接警到穿好战斗服再到车开出车库,白天要求是45秒内,晚上须在1分钟内完成。
杜江平时就有健身的习惯,但在他看来,一个月的消防员训练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,“强度非常大,它和在健身房跑步、撸铁还是不一样,消防员除了要有爆发力之外,耐力也是很重要的,耐力是为了保证在长时间作战救援时候的一种状态”。杜江很感谢这一个月的训练,训练过程中掌握的这些技能、吃过的苦、受过的伤,都是塑造角色、走进角色的一个过程,对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角色是有帮助的。
杜江在片中饰演的角色比较特殊,是一位消防队中的通信员。除了基础的消防训练科目之外,他还要掌握一些高科技设备,比如无人机的操作,无人机有很多型号和功能,有搭载着热成像摄像头的无人机,也有配置喊话、喷水功能的,杜江都要亲自上手去学习操作。
《惊天救援》剧照。 杜江饰演的韩凯在操纵无人机。
杜江说,他一开始以为通信员就是接线员,后来慢慢了解发现,这个工作是非常繁复的。当通信员接到119调度指挥中心打来的电话时,同时会收到一份简单的火场通告单,上面有一些具体的信息,比如火灾地点,燃烧的是居民楼、商业楼还是工厂,室内还是室外,都会有一个简单的现场情况。通信员拿着这个单子和大部队一起出发,在车上他要通过手里现在掌握的信息,向指挥员做一个汇报。因为消防员为了追求快速出警,出发的时候一般是不知道去哪里的,是在路上的时候才知道去哪里救什么火。到了现场之后,通信员要做好现场的记录工作。像《惊天救援》中发生的复杂大型化工园区的火灾,要比普通的火灾情况更加复杂和危险,就需要通信员一个人带着通信设备先进入火场,然后把现场里面的情况调查清楚,拍下视频,通过卫星的方式传到后方的指挥部,经过专家的研判来商讨出一个具体的科学的命令。
在杜江看来,通信员是一个孤身犯险的岗位,在通信员进入火场之前,里面的情况是未知的,他面对的一切都是未知的风险。“通信员是消防队的眼睛、耳朵、嘴巴,同时他也是一个只身犯险的孤勇者”。
身体上越不舒服越能展现角色状态
片中,演员们大部分时间都穿着消防服,加上氧气瓶、头盔等,整套装备大概有40斤重。杜江说,这对于体力是一种挑战,但所有演员拍摄时,其实没有想过这些,“因为和真正的消防员比起来,这是不值一提的事情,只是满脑子想的是,不要因为自己的体力不支而影响拍摄进度”。整个拍摄期间,演员们也都在不停锻炼身体,每天收工之后,演员们还都会再去一次健身房,就是为了在负重的情况下,还有足够的体力去支撑正常拍戏。
《惊天救援》剧照。 杜江饰演的韩凯在刻苦训练。
影片开场不久,有一场消防员光着膀子跑步训练的戏份。所有参与这场戏的演员,都提前锻炼身体,为了让自己的身材看起来更像一名消防员。杜江说,这“不是为了秀肌肉”,更多的是激励演员去准备这场戏,既然要拍这个题材,不敢说比真的消防员优秀,起码不能给消防员丢人。
回忆整个拍摄经历,杜江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他操作无人机的画面。影片后半部分,杜江饰演的韩凯和大部队分散开,他的兄弟们去救火,他一直在为大部队进行火场勘察,“无人机成为我一个无声的战友”。
而和佟丽娅饰演的专家叶歆被困在垮塌的隧道的那场戏,也令杜江印象深刻。虽然这场戏看起来没有什么惊险刺激,但那个拍摄环境其实挺有挑战的。因为两位演员全程都要戴着氧气面罩,一方面,面罩上的镜片会反光,有时候灯光摄影等就会穿帮,另一方面,面罩内如果打开氧气的话,就会出现滋滋的声音,演员的同期声就没办法使用,而同期声是最宝贵的声音素材。
杜江和佟丽娅在表演时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,戴着氧气面罩但不能开氧气。面罩密闭性很好,不开氧气就很难呼吸,再加上还有一些负重爬行的动作,确实给拍摄带来很大不便。并且,面罩内空气不流通,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一层水汽,要不时开一下氧气把水汽冲干净,之后再关掉氧气继续表演。这就增加了一些技术上的难度,但在杜江看来,对表演也是有帮助的,“我们身体上越不舒服,就越能展现出当时的一种真实状态”。
最后清场拍“视频”,佟丽娅收到“惊喜”
影片结尾,佟丽娅饰演的叶歆收到了韩凯生前录制的一段隧道中的视频,视频内容不仅让叶歆放声痛哭,也让无数观众感动不已。
录制视频这场戏,是韩凯这个人物的高光时刻,也是演员杜江十分重要的一场独角戏,“又期待又紧张”。杜江压力很大,因为从表演角度来讲,这场戏并不比那些动作戏容易,而且没有对手演员,只需要一个人面对一台摄影机,在一个比较短的篇幅中,要用准确的情感演出一种独处的状态,还要有最后的告白和告别,难度很大。
杜江和佟丽娅在片中有不少对手戏。
这场戏的通告单下来的时候,剧组其他演员纷纷给杜江发来消息,问他准备情况,这让他更加紧张。好在导演彭顺比较懂得保护演员,帮助演员创作。他将这场戏安排在后面拍摄,等于让杜江把韩凯这个角色演了很长时间,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情感积累之后,才拍摄这场重头戏。
这场戏导演给了杜江很大的创作自由,不喊开拍action,随时都可以开始,也不必拘泥于剧本台词的限制,摄影师打开摄影机之后就离开了,只留下杜江一个人。杜江很感谢导演这么信任他,但这种操作也给了他更大压力,整个剧组都过于关注这场戏。这场戏杜江共拍了两条,导演用了第二条。
有意思的是,佟丽娅拍摄打开杜江录制的那段视频的戏时,导演和杜江都没有提前告诉她视频内容,那是她第一次看视频。“这是我和导演给她的一个惊喜”,杜江说,拍戏的时候演员基本都知道剧本内容,但这场戏在剧本中并没有明确把台词写出来,只简单写着“韩凯打开了他随身带的DV”,演员并不知道实际到底发生了什么。所以当佟丽娅看到杜江饰演的韩凯在牺牲前的独白时,才会有最真实的情感流露。
新京报记者 滕朝